虛擬實境時代已經來臨了,如何開發硬體並利用它來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

原也設計今天要跟你們分享關於美國史丹佛大學虛擬人類互動實驗室主管Jeremy Baillenson對於虛擬實境時代的看法:

rootsign_140915_01

我是一名認知心理學家,從某種程度上講也是一名工程師。在過去的二十年間,我一直在構建沉浸式虛擬實境係統,探索社會心理學與虛擬實境之間的關係,試驗虛擬實境對一個人的心理影響。

虛擬實境技術是如何運作的?虛擬實境有三個獨立的步驟。

  • 第一步
    追踪。例如,利用頭戴顯示器追踪一個人在現實世界中的運動軌跡,當他(她)走動時,我們可以追踪到他(她)的位置,不斷測量他(她)在物理世界中的運動軌跡。
  • 第二步
    透視投影。這個詞指的是重新繪製一個場景,並利用電腦圖像將抽象訊息從代碼轉化為有形的顯示單元(如像素)。
  • 第三步
    展示。當他(她)處於新位置時,我們可以改變他(她)眼中看到的訊息,耳中聽到的聲音,有時候我們還會做出虛擬接觸效果改變他(她)的手的位置,偶爾也會做出虛擬嗅覺。大腦的前部會告訴他(她)這不是真實的場景,而大腦後部卻會說這是真的。

最近來史丹佛參觀我們的公司包括Facebook、Google、三星、索尼等。Facebook執行長佐克伯來實驗室時,我們交流了三個小時,期間並沒有談虛擬實境技術對Facebook有何幫助,而是談到了Facebook如何利用虛擬實境技術開發更好的應用。

虛擬實境技術會讓教育發生變革,改變人們對環境的看法,並重新定義社會參與的意義所在。
Google正在開發一款名為Google Cardboard的簡易虛擬實境眼鏡;
三星開發的一款產品(Project Moonlight)與虛擬實境頭戴設備Oculus Rift非常類似;
索尼的頭戴顯示器叫做Morpheus,它的價位和質量與Oculus Rift相當。
這四家巨頭競相在虛擬實境領域佈局,並希望拔得頭籌。

除了頭戴顯示器,科學家們也在思考如何變革追踪系統。
微軟Kinect紅外傳感器能提供紅外線動態追踪系統,迅速捕捉到遊戲玩家的一舉一動,且僅需100美金,這表明虛擬實境硬體也一直在快速發展升級。

我的結論是,虛擬實境的時代確實來臨了。
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如何開發硬體創造更佳的用戶體驗,同時確保這種體驗是有益的。三星、索尼、Facebook等公司都跑來問我,「我們已經開發了這個硬體,現在應該用它來拍攝什麼?」我想在這裡對大家說,其實你們有能力選擇用這個硬體來做什麼,以及如何利用它去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

虛擬實境技術在心理學、教育、娛樂等方面的十種應用

案例1:強化凝視

如果我凝視著你,你的心跳會加速,你會記住更多我所傳達的內容。但要同時與200人保持眼神交流幾乎不可能。而虛擬實境的魅力在於,我可以透過電腦,將虛擬化身顯示在每個學生的顯示螢幕上,每個學生都可以與我進行眼神互動交流,覺得我一直凝視著學生自己。在過去15年中,我們對幾百名學習者做過試驗。結果顯示,如果學生認為他(她)一直是老師目光的焦點,他聽課會更認真,成績也會相應地得到提升。

案例2:動作和相貌模仿

rootsign_140915_02

心理學家認為一個人的受歡迎程度與他(她)的模仿能力成正比。例如在面試中模仿面試官的姿勢、動作,對方會更喜歡你。現在如果我要模仿你們,只能選擇其中一人的動作來模仿,但虛擬實境可以改變這一狀況。創建一個老師的虛擬鏡像,電腦會根據每個學生的動作創造出一個與學生的相貌及行為舉止更為類似,更具親和力的老師,讓學生覺得老師跟自己相像,從而更認真地聽講。同樣,人們對於相貌更像自己的人也更有好感。

案例3:身份的轉變

一個人走近一面虛擬鏡子,看到了他的化身,發現鏡中的自己是一名白人男性。這時突然有人按下按鈕,鏡中的形像變成了一名黑人女性,例如非裔美國人。這種虛擬化身與本體的不一致對他將有何影響?我們知道有個詞叫做「設身處地」,如果你和某人有類似的感覺,你的同理心反應會更強。

案例4:美麗的化身

社會心理學家發現,有魅力的美麗女孩通常更自信、更外向、求職成功率也更高。在虛擬實境中,美麗垂手可得,每個人都可以擁有完美的化身。當你的化身是美女時,你在上前與他人交流時會站在一個離對方相對較近的地方。此外,你的講話方式、語音語調、詞彙的選擇,都會因為你的虛擬化身而發生變化。美麗的虛擬化身能激發你的信心。

案例5:高大的化身

在現實世界中,一個人的地位高度通常與收入、信心成正比,這是一種重要的社會暗示。在虛擬現實中,高大的形像也垂手可得,它甚至會影響到你的現實財務狀況。

那麼這種美麗和高大的感覺會持續多久?有的人摘除頭戴設備回到現實後,虛擬實境仍會持續對他們產生影響。擁有美麗虛擬化身的女孩在現實生活中會更加積極地參與各類社交活動,擁有高大虛擬化身的男性在現實世界裡也會變得更為自信,擁有更強的領導能力。

案例6:同理心和利他主義

rootsign_140915_03

在虛擬實境中,如果你的化身是視覺障礙者或殘障人士,你會體會到各種不便,也會更加了解這些人的不易。對這種角色的扮演會提升你的同理心。而且人們在虛擬世界中更願意幫助別人。

案例7:環境保護

人類的特定行為所造成的結果無法立刻呈現在人們面前,如氣候變化。然而如果使用虛擬實境技術進行模擬,無形的事物——如碳分子——就可以變成有形的,給人一種更直觀的感受。在美國,廁紙通常是不可循環再利用的。為了減少這類紙張的使用率,我們做了一個實驗,將測試對象分為三組:第一組成員拿到了一篇紐約時報的文章,講述的是伐木的場景;第二組成員在影片上看到了樹木砍伐的過程;第三組成員在虛擬實境中身臨其境地體驗了砍樹的過程。一段時間後,我們對這三組成員進行了後續追踪調查,其中第三組成員的用紙量下降了20%,而其他兩組成員的行為基本沒有改變。所以虛擬實境技術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加強人們的環保意識。

案例8:養老金產品

rootsign_140915_04

在中國,可能20多歲的年輕人都會進行儲蓄;但在美國,人們更傾向於「及時行樂」,很少往銀行存錢。虛擬實境技術可以讓一名20多歲的年輕人看到自己被老化處理後65歲的樣子。當年輕人看到栩栩如生的老人形像後,會開始考慮現在應該如何為今後舒適的晚年生活做準備。我們與美國銀行合作開發的「人臉退休」(Face Retirement)產品,也是為了改變人們的觀念。

案例9:減肥產品

用虛擬化身來改變行為在健康領域同樣適用。在美國,肥胖已成為一種流行病,很多人都知道不運動、飲食不健康的生活習慣不對,但卻難以改變。在虛擬實境中,你做三次抬腿運動,就會明顯發現自己的化身輕了一磅。之前可能你不相信自己能做到,但虛擬化身給你的感覺是,只要我運動,我是真的可以瘦下來的,這就是社會認知理論中的「自我效能」概念。

案例10:體驗式學習

作為史丹佛的老師,如何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之前我提到可以通過改變老師的虛擬化身來實現這一效果,這裡我要講的是建構主義,即「從做中學」(learn by doing)。比如老師今天講物理學中的重力章節,可以讓學生在虛擬實境中往深坑跳下去,真真切切地去體驗和感受重力。如果小孩想探秘海底動物之間的關係,可以通過虛擬實境創造出一片海洋,讓孩子們在海底暢遊,去探索海底動物關係及海流變化等。這種學習體驗是非常棒的。

(以上內容根據7月30日百度百家對話欄目《The BIG Talk》中Jeremy Baillenson題為《虛擬實境的黎明》的演講整理而成。Jeremy Baillenson口述,Anna Kiplinna整理。)

 

文章來源: Rootdesign原也設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n09111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